德州宜岛康中医院为 “2型糖尿逆转”卓有成效
发布日期:2025-10-16
记录者(中国)军歌-报道-齐鲁大地首家创建糖尿病逆转中心-德州宜岛康中医院,2019年成立以来,以糖尿病逆转治疗为服务宗旨,致力于研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领域,将国家专利转化“杞黄降糖胶囊”成果,创新糖尿病健康科普与糖尿病逆转医术,并通过开展社区义诊、举办知识讲座、免费提供营养餐、走进养老院慰问等多方式、多渠道的爱心公益举措,成效显著,让更多的糖友了解糖尿病,帮助糖友们解脱疾病束缚,参与糖尿病逆转治疗者达5000余人。糖尿病逆转已成为专家与糖友们的共识。
(图为参加中国专家共识定稿会)
一度备受争议的“糖尿病逆转”,被视“不科学”质疑,如今逐渐获得主流医学界的认可,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全国知名公立三甲医院开展糖尿病逆转相关诊疗服务,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最新“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多达2.33亿,且“年轻糖友”日益增多。伴随高发病率的是高昂的治疗费用。我国每年用于糖尿病支出的医保费用达到1.734亿,平均每位患者每年要花1.8万元。
目前普遍认为,仅关注血糖难以有效防控并发症,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2型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下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损伤造成的疾病,
更多与后天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令人关注并为糖友带来福音的是,2020年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删除“2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表述。这意味着,2型糖尿病不仅可防、
可控,还是可逆的。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经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或代谢手术治疗后可停用降糖药或转为低强度降糖治疗,血糖仍可处于达标
或接近正常水平。多数学者用“缓解 ”来描述这种代谢持续改善至接近正常的状态!
202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学会联合发布的《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以及我国由邹大进教授、张征教授、纪立农教授牵头制定的《缓解2型
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均把“糖尿病缓解”定义为: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5%。该标准成为临床判断2型糖尿病逆转的关键依据。
逆转其实是一种治疗手段,而非终点。并非所有的2型糖尿病都可以逆转,病程越短越有可能逆转,初次诊断时是逆转的黄金时间;其次是病程5年以内、
胰岛功能较好的患者,也有逆转机会。
本文将该院详供的病例以飨糖友: 王先生,男,47岁,2型糖尿病10余年。2025年4月12日慕名来诊后,血糖控制的一直还算比较理想,7.0左右,
现用药物: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早晚各1次,每次0.5g,恩格列净片10mg,每日早晨1片;洛塞那肽注射液0.2mg/支,每周1次,每次1支。
自4月15日开始加服杞黄降糖胶囊,1日3次,1次6粒,饭前半小时服。5月5日换了个新的动态血糖仪,之前用动态血糖仪检测了14天的血糖,
整体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偶尔出现餐后血糖偏高,5月6日晚上反馈,有时夜间12点至2点血糖低于5时就觉得心慌、饿,这就是低血糖反应了,嘱其自5月7日起停服早上的恩格列净,5月16日,抽血检查空腹血糖6.96,糖化血红蛋白5.54,
6月11日--18日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7月13日测了个餐前运动后的血糖是6.7,嘱其停服晚上的二甲双胍缓释片,
7月20日测早晨空腹血糖是6.3,餐后2小时血糖5.8,晚餐后2小时血糖6.9,嘱其再停服早上的二甲双胍缓释片,到目前为止口服的两种降糖药都已停掉,
7月27日测空腹血糖6.0,餐后后2小时血糖8.5;2025年8月3日,测晚餐前血糖6.9,晚睡前5.7,晨起空腹5.9,餐2小时6.1,
嘱停止注射“洛塞纳肽注射液”,截止目前已经停掉所有的降糖药物,继续用宜岛康杞黄降糖胶囊调理治疗。
至10月14日,停西药已两个半月,空腹血糖一直在5.5一6.5之间,解脱疾病束缚。
随着中医药的创新高质量发展,糖尿病逆转,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已不是天方夜谭,糖尿病逆转,本质上是患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
表现出来的就是缓解状态,也就是在降糖治疗强度下调后,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状态。
本站主编:梁士明
编辑:袁朗
上一篇 : “糖友之家” 德州宜岛康中医院逆转中心
下一篇:德州宜岛康中医院为 “2型糖尿逆转”卓有成效